|||||
|
a 当前位置: » 凯发官网入口 » 大咖

懂得积极心理学,才能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凯发官网入口

分享到:
 笔记侠 • 2022-11-21 19:00:49 来源:笔记侠 e3736g0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高级笔记达人 | 郑磊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青羊

内容来源:量子教育。

分享嘉宾:丁薇,前京东、链家、中国万向等大型集团培训及人才发展总监。

职场心理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一、心理学在职场中的应用

我最早接触积极心理学是在我做家庭教育的时候,当时我的很多学员与孩子相处时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玩手机上瘾、厌学、辍学、早恋、抑郁,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孩子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员工的心理成长过程和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是一样的。

1.孩子的3个心理成长阶段

① 0-6岁(学龄前阶段)

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发展出归属感和安全感。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感觉是什么?

这些感觉会让孩子认为他是有所归属的,这种强烈的归属感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这个阶段的发展场景主要是在家里,所以我非常不建议各位父母把孩子放到别人那里去养,包括放到爷爷奶奶家里养,这样会阻碍孩子发展归属感和安全感。

② 7-12岁(小学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是信任感和成就感。

信任感是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信任,比如说我可以和你做朋友,我对你说的话你不会告诉别人。

成就感是什么?当我们在面对人生当中的一些困难的时候,有人会帮助我、有人会指导我,我可以克服困难。

就像小孩子上楼梯一样,上了一个又一个楼梯后,他们就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③ 13-18岁(青春期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是权力感和荣誉感。

权力感就是“我说了算,你说了不算”。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跟父母对抗。他是真的要对抗吗?不是。他是通过对抗来告诉父母:“我说了算,这事我是对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停地打压孩子,贬低孩子,嘲讽孩子,甚至攻击孩子,那孩子就会发展出“我不行,这事我干不了”,那么荣誉感也就无从谈起。

2.员工的3个心理成长阶段

在职场中,其实一个员工在他刚刚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时候,跟一个孩子是一样的。他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有他最原始的成长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他就会发展出了一套跟他的童年完全平行的发展模式。

① 入职1-2年

一个应届毕业大学生,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基本需求是归属感和安全感。

新员工比较好管,就像小孩一样,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他在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归属感和安全感。

所以,这个期间,企业要给到员工的同样也是归属感和安全感。如果企业在员工入职1年的时间里,总是不给他正常发工资,总是朝令夕改,员工就没有安全感。员工一旦没有安全感,自然就会流失。

② 入职2-5年

等员工发展出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他觉得团队是接纳他的,领导是接纳他的,他就开始慢慢的发展信任感和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展出来的其实就是团队之间的信任感。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这个时候要培养所谓的团队凝聚力,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

如果你的团队成员之间勾心斗角,相互之间看不顺眼,他们之间就没有信任感可言。

入职2-5年期间,员工会发现领导布置的任务可以慢慢上手了。原来不会的,现在也会了。公司安排了很多培训,他们学习了很多技能,然后能力有所提升。

他们感觉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做事情越来越顺利了,那么就逐步的发展出了成就感。

③ 入职5年以上

我们一般都说,培养一个管理者需要3到5年。入职5年的员工可能已经成了一个骨干或者干部了。这个阶段的员工需要的是权力感和荣誉感。

但是对于入职5年以上的员工,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他对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以后,需要的就是权力感了。

所以,这个时候,企业就要学会授权,就要培养员工的权力感。如果这个时候企业给到员工权力感,这个组织就会更加有凝聚力。

在成就感的加持下,员工会认为组织的好与不好跟他有关系,他对这个组织有价值。这就是荣誉感。

所以,我们学职场心理学,其实就是为了在整个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了解员工真正在寻找什么东西,需求到底是什么。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双方的目标就是一致的,也就能够实现双赢。

二、积极心理学与古典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有别于古典心理学,实际上,这个心理学流派的的发展过程也就20多年的时间。

1.古典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①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心理学之父的名字叫做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一个奥地利的犹太人,他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是一位精神病医师,是给精神病患者看病的医生,所以他的研究对象是精神病患者。

弗洛伊德提出的最重要的学说是,他认为精神病患者因为心理创伤而导致了行为异常,这个行为异常的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童年,可能是在原生家庭里遭受到了创伤和伤害。另外,这些创伤往往都跟性有关。

② 阿德勒

阿德勒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研究的对象同样是精神病患者,但他跟弗洛伊德不一样,他的研究更多的是面向未来,比如说我已经形成了自卑、消极抑郁,如何去治愈。

③ 卡尔·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总是关注那些不好的地方。

④ 斯金纳

斯金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是行为主义或者叫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他强调做实验。大家知道我们不能直接拿人类去做实验,所以他就去研究动物的行为,比如小鸽子、猫、猴子、老鼠……然后通过动物的行为的实验结果,推演人类的行为机制。

2.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

在积极心理学之前,大部分心理学的研究都集中在研究人类消极的一面,比如焦虑、恐惧、担忧、抑郁,而对人的幸福、积极、快乐的心理学研究非常少。

积极心理学把研究对象从精神病患者转向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因为普通人也有负面情绪,比如悲观情绪、悲观心理。所以,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开放、更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积极心理学会告诉普通人,你有什么样的潜能、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然后用工具和方法来努力创造出一种更好的状态。所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让普通人更幸福。

积极心理学有两个目标:

① 从悲观走向乐观。假如现在你对生活很不满意,你很悲观,学了积极心理学,能够让你逐步走向乐观。

② 停止从悲观滑向抑郁。大家或许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身边不开心的人越来越多了,觉得生活艰难的人越来越多了,抑郁轻生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这个趋势呈现出年轻化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把积极心理学当做一个工具去帮助我们身边的人。

我用一个《书生三梦》的故事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积极心理学:

有个书生进京赶考,在考前的晚上住进了一家客栈。这天晚上,他连续做了三个梦。

第一个梦,他梦到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他梦到自己在大晴天打了一把雨伞。第三个梦,他梦到自己和心爱的女人脱光了衣服,但是背靠背躺在床上。

第二天醒来,书生对这三个梦非常不解。于是,他就去找算命先生解梦。

算命先生说,高墙上种白菜,那不就是一无所获吗?大晴天打雨伞,不就是多此一举吗?和心爱的女人脱光了衣服背靠背的躺在床上,那不就是没戏吗?书生听完非常失落,心想,老天爷通过这三个梦告诉我,这次考试肯定是名落孙山,然后人生从此惨淡。

书生垂头丧气的一边哭一边往客栈里面走。客栈的店家看到书生这个样子,就问怎么回事,书生就把这三个梦跟店家讲了一遍。

店家听完跟他说,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高中”吗?大晴天打雨伞不就是“有备无患”吗?和心爱的女人脱光了衣服背靠背的躺在床上,那不就是“翻身的时候到了”吗?书生恍然大悟,然后就开开心心的继续准备考试去了。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积极心理学的诠释。

一个事件发生了,到底重不重要?到底是事件本身重要,还是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解读更重要?所以心理学领域有一句话叫做:只有感觉更好,才能做得更好。

大家可以想一想,面对领导或者下属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更好还是更糟?你和下属一起沟通、制定目标之后,他的感觉是更好还是更糟?你跟孩子、爱人沟通的时候,他们的感觉是更好还是更糟?

如果你给了别人更糟的感觉,你却预期他们给你更好的结果,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积极心理学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教我们怎么给自己和他人营造出更好的感觉。因为,只有感觉更好,才能做得更好。

三、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野兽

接下来,我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叫做心理地位。你了解了心理地位,就了解了一切情绪和沟通的根源在哪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从原始人演化来的过程中,身体内保留了一些机制,比如说感知危险、嗅到恐惧等,这些机制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去。

但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把过多的恐惧吸纳到自己身体里,就会阻碍我们走向幸福。

1.情感启动机制

我们为什么会有情绪?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感知的时候,有一个情感启动机制。这个情感启动机制很简单粗暴,就只用“喜欢”和“不喜欢”来定义感觉。

大脑对人生的想法在无意识中形成,然后凭借本能的反应引导意识前进,形成信念并且作出决定。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思维决定的,一个人的思维是由他的情感模式决定的,一个人的情感模式是由他的意识或者潜意识决定的。

比如一个人到一家公司去面试,他往往容易形成一些什么样的感性认知呢?面试官长得好不好看,这家公司的地段在哪里,繁华吗,交通便利吗,这个公司的装修怎么样,公司的氛围怎么样,灯光明亮吗……经过这些简单的感知来评判他喜欢还是不喜欢。

情感机制启动之后,他的大脑会有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然后他继续坐下来和面试官聊,去了解这份工作是什么,领导是什么样的,领导对他的期望是什么,工作职责是什么,我是否对他感兴趣。后面的逻辑思考是摒弃了前面的情感启动机制的。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很多的逻辑思考,他做选择和判断的时候都是由情感启动机制简单地去判断喜欢还是不喜欢,那么他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思维可以改变,但是思维模式很难改变。

比如,人们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总是以这个人的外在怎么样,合不合我的眼缘,谈吐怎么样来简单判断,但往往很难注意到他的人品怎么样,他对父母怎么样,他对朋友怎么样,他对未来的生活规划怎么样。

思维模式一旦强化下来,就会变成我们的信念。一旦形成了信念,价值观就形成了,价值观很难改变。除非遇到非常大的挫折或者我们经常说的三观崩塌,才会发生改变。

2.负面偏好

物种进化的设计让我们的大脑具有负面偏好,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对负面刺激更敏感,更容易产生逃避或者攻击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遇到问题,要么倾向于逃避,要么倾向于攻击别人。

举个例子:

晚上9点,你老公的电话铃响了,他接起来,你一听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这个时候你根本就不会去管他们俩到底在说什么,你只会在意一个女人居然这么晚还在给你老公打电话,他们俩到底怎么回事?

3.基因决定论

每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情商、智商、体内的激素水平等,包括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都由基因决定了50%。换言之,一个人到底是悲观还是乐观,抑郁还是开朗,其实由基因决定了50%。

4.bvr信念系统

冰山模型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冰山以上是意识,或者叫做前意识。意识与前意识就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一些思维活动。这个部分就像电脑里面的内存系统,在需要的时候就把它调用出来。

冰山以下是我们的潜意识。

所谓潜意识,就是感知不到的、隐性的意识。我们做人格测评的时候,信念、价值观、驱动力这些原始的渴望、欲望等全部都在潜意识里面。如果不做一些测评,它是很难去了解的。

信念系统就是对价值观、信念、人生信条的一个总称。所以,信念系统就包含了意识和潜意识,是所有意识活动的整体。

在信念系统里,有3个不同的程度区分:

① 深信

举个例子:我老师家里有一个保姆,我老师觉得这个保姆长得挺漂亮的,就对她说,别做保姆了,跟着我学习,然后带你做家庭教育。那个保姆听了马上就说:“不行!我不行。”

“我不行”在她的信念系统里就是“深信”。她在没有做任何尝试的情况下,就判定这件事情做不了,坚信自己不行。

我们很难相信潜意识指导我们的行为,但结果往往会马上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② 模糊

我听你说这个也对,听他说那个也对,分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③ 了解

我对这件事没有什么信与不信,我了解这件事情,但还没有到应用的程度。

比如,学开车。一开始学车的那个过程就是模糊的,大概知道人家开车是怎么样的。当有教练教的时候,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当上车去实践,甚至开了很多年车以后,就变成了深信了。深信的境界就是“我不知道我知道”。

5.心理地位

一切情绪和沟通的根源,一切人际关系的根源都取决于心理地位。

法国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婴儿在出生几个月后开始发展因果关系,2岁便完全认识因果关系,即曾经的混乱信息开始有序的以某种形式积累起来,从而使婴儿出现非语言的态度和结论成为可能。

2岁末到3岁,儿童便产生了对自己和他人看法的产物,即心理地位。

心理地位就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看法。心理地位自2-3岁就形成了,之后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心理地位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① 我不好,你好

这种心理地位是所有心理地位的一个起点。我们刚刚说到,心理地位形成的时间是在2-3岁,在这个时期,我们生活在原生家庭中,身边都是成年人。成年人比我们厉害,比我们能力强、本事多,所以我们要讨好他们。

这个时候孩子好带,刚到公司1年以内的员工也好带,就是因为他的心理地位是“我不好,你好”。这个时候他不会生出其他的情绪,而更倾向于讨好、取悦、配合、听话,这就是他的心理地位。

② 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不好,但是我慢慢发现你也不怎么样。

小孩或者员工为什么会发展出这种心理地位?因为当父母或者领导反复对他们提要求,但自己却没有做到的时候,他们就产生了这种心理地位。

家长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但是这种要求放在他们自己身上,却一条都做不到。

比如,父母经常说孩子不讲卫生,房间乱七八糟,东西乱放,但实际上父母本人也是这样的。

再比如,你批评你的下属,说你的 ppt 怎么总是做的这么糟糕,你的思路怎么总是这么混乱,但是实际上这些要求你自己也做不到。

③ 我好,你不好

随着慢慢成长,你对我的要求我能做到。但是,你做不到,我超越了你。

④ 我好,你也好

我对自己有明确的价值标准,我对自己的认知是稳定的,我不随着别人对我的评价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我好,我很确定,同时我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我知道你也很好。在这样的心理地位下,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就会非常的和谐。

实际上每一种心理地位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而且只要不是到了重度的情况下,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最后一种心理地位,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状态。

四、人的四种错误信念

记住一句话,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一个人经常觉得自己的心灵得不到归属,他很容易就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不想活了。所以,归属感对我们很重要。

价值感也非常重要。我是有用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是能做出贡献的,这就叫做价值感。同时,价值感也包含了很多其他东西,比如说成就感、荣誉感和牺牲奉献精神等等。

一个价值感低下的人,没有动力。因为他觉得我没用,你不要指望我做什么事情。我对这个家庭没有用,你们不要把很多的期望放在我的身上。

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归纳出了4种错误的信念。这4种错误的信念同时也是4种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1.寻求过度关注

在职场中,这种人很常见,贴着领导,特别喜欢跟领导在一起,特别希望得到领导的表扬,这种行为就叫做寻求过度关注。

为什么他会寻求过度关注?因为只有在得到关注的时候,他才有安全感。理解了这个原因,我们就不要简单的认为这个人就是爱表现,实际上他是缺乏安全感。

当然,寻求关注是正常的。寻求过度关注,就是大家都感觉到厌烦,但是他依然在求关注,这种就是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过度关注对应的心理地位是“我不好,你好”。所以,自卑的人群常常愿意压抑自己、取悦别人。职场中的“老好人”也只能说是表面上和谐,他们往往压抑自己的需求,然而去满足别人。

2.权力之争

持有这种信念的人会认为:只有我说了算,我才是有价值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杠精”,这种人认为只有他是对的,你必须要听他的。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出现对权力感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时期,他们就会进入权力之争。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你:你说了不算,我说了才算。

在职场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霸气的领导,他觉得“你说了是不算的,我说了才算”。为什么?因为他说了算这件事情能证明他是有价值的。

权利之争对应的心理地位是“我好,你不好”。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90后、00后的员工吐槽领导不如自己,甚至觉得领导是“猪队友”。因为这个时代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所有人都把他捧起来。所以,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特别好,别人都不好。

3.报复

这种信念背后实际上是:我既然得不到归属,你既然不认可我,既然团队里大家都不喜欢我,那么我也要让你们尝尝这种滋味。

报复对应的心理地位是“我不好,你也不好”。比如,领导总是说我迟到,但是领导也迟到了,那凭什么我迟到就罚款,领导迟到就不罚款呢?这就是一种报复的心理。

4.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就是不可能有所归属就放弃,用现在的话叫做“躺平”。一旦认为自己不可能有所归属,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他也就不会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说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选择了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对应的心理地位是“我不好,我也不管你好不好”,对于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我自己不好,我就是个废物。无所谓,我放弃努力。

这四种错误的信念和心理地位一对应,我们会发现,“你好,我也好”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一种心理地位。

当我们认为“我好,你也好”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归属感在自己这里。当我们认为“所有人都不好”的时候,注意力是在外物上。

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外物上,没有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我们就会希望有一套房子,孩子一定要考上好大学,一定要有一份好工作……我们会简单的认为,只有得到了这些,才有归属感、价值感。

于是,当我们有了一套房子,就会想要两套三套。当我们有了一辆车,就会想要更好的车,要两辆车、三辆车。但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外物拉回到自己这里,我们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导权,才能把人生掌控在自己手里。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说,要做一个明智的人,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做一个明智的判断……

“明智”的心理地位是什么?就是我了解我自己,同时我也了解你。我知道我自己很好,同时我也知道你也有好的地方。

在这种心理下,我们才有可能把情绪和沟通拉回到一个正常基准之上,我们才更不容易受到情绪和沟通的影响。

五、积极心理学幸福公式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追寻幸福的科学。最后,我想把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幸福公式送给大家。

h=s c v

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天环境 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即心力)

我们很难改变先天的遗传因素,也很难控制后天环境,但是我们能把握自己的心理力量。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力量,成为一个对自己认知稳定的人,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展现出更多的宽容、包容和理解。

在宽容、包容和理解的加持下,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更和谐的关系和更和谐的环境,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本文来源笔记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9 q0

分享: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

咨询专线:400-068-7188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w

我要投稿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