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id:freesvc)
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2019 年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的规模突破了 200 万亿人民币,在资本市场的领域,我们面临着百万亿级资产转型的浪潮,它带来包括资产管理结构、财富配置对象双重的变化与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保险市场创新大幕逐渐拉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的技术在金融领域逐步落地,中国正站在新一轮金融创新的起点。
如何抓住这百万亿级的机会?在「峰瑞fintech 创投峰会 2020」的线上直播现场,在由硅谷多媒体创始人陈茜主持的深度对话中,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与宜信公司创始人兼 ceo 唐宁谈了财富管理行业的结构性机会、金融科技的趋势与创新机会。
进入正文前,先分享几个观点:
传承的时代和资产配置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两个高速增长的引擎,将会给财富管理行业在未来几十年带来巨大的机遇。
金融科技要赢,就要赢在结合部:基于行业洞察,再加上技术敏感性,以及能够把金融人才与逻辑底蕴和技术的网络效应等结合起来。
在金融这一行,做得久,比做得快有用。原因在于,第一要经过周期,第二要顺应金融本身的规律,第三它是个风险业务。
以下是对谈的精华部分,希望能有所帮助。
/ 01 /
如何「拿下」财富管理两大主战场?
陈茜:对比欧美财富管理,当下的中国有哪些独特的机遇或者挑战?
唐宁:从我亲身的实践来讲,财富管理会是未来中国几十年的大风口、大趋势。这个趋势,我将它总结为「双轮驱动的增长」。
所谓百万亿级的机会,在中国,主要是两类人拥有的财富。
一类是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他们的可投资产平均在 100 万美元以上,也就是折合人民币 600-1000 万元,这样的群体在中国超过 100 万,接近 200 万,他们的可投资资产加起来接近 100 万亿。
还有一类我们称之为大众富裕阶层,资产比中产阶级稍高一些,大概是从几十万美元到 100 万美元之间。他们有资产配置的需求,但又没法享受传统私人银行那种一对一的服务。这类人大概接近 3000 万,他们也掌握着约 100 万亿的资产,必须用科技的方式去服务他们。
这两类人的财富相加,就是将近200万亿的财富。这也是我们谈到的财富管理的两个主战场:一个是面向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的私人银行 2.0 乃至 3.0 的第一战场;另一个就是用科技更好地服务大众富裕阶层的第二战场。
剩下的就是财富管理中的「小白」用户,他们还在成长中,可能刚刚走出校园,可能刚进入职场,刚刚开始创造财富。
当我们谈「双轮驱动的增长」,这两个引擎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财富传承和资产组合变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以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这 100 万亿为例,在未来的 10-20 年内,这两个轮子要滚起来,有两件事情一定会发生。
第一件事,这 100 万亿可投资资产将要易主,由创一代到二代,这个二代可能是「富二代」、「创二代」。这个需求在 10 年前、15 年前都不存在,因为那时候「创一代」还没有到年龄,当时他们处于创造财富、打造企业的正当年,而 10-20 年后这个时间点,「创一代」的下一代成长起来了,该有接班的可能了,如何完成家族企业的传承、资产组合财富的传承,乃至完成价值观的传承,是到那个时间点上,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轮子。
在资产易主的过程中,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机遇和需求可就太多了,包括家族办公室的设立,如何通过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的方式实现传承,如何做税务规划等等这些,如何培养二代、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等等。
传承这件事,对财富管理行业来讲就是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双轮驱动增长」的第一个引擎。
第二件事,另一个轮子就是资产组合方面的变化。10 年乃至 15 年之后,中国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的资产组合的配比,跟现在、跟 10 年之前将会有根本的不同。
现在这个资产组合以大量的房地产这种实物资产为主,还有一些银行理财、固收、个股等等。
但是面向未来的资产组合应该是什么格局?应该是更科学、合理、均衡的资产配置。
这个人群能够承担较高的风险。为了获得较高的回报,他们的组合之中将会有大比例甚至超大比例的另类资产。所谓另类资产,就是我们讲的非标的、私募的,通过主动管理来创造收益的资产。
资产配置的结构性变化,会给各个细分的另类资产管理创造收益。当然,与此同时需要控制风险,比如通过小额分散、利用科技等方式,形成风险可控、回报可期的资产组合。这是「双轮驱动增长」的第二个引擎。
同样的双轮驱动,放在大众富裕阶层又有一些不同。财富管理行业是没法用私人银行这种方式一对一服务这个阶层的。相较于高净值人群,这个阶层的口袋不够深,他们主要是以公募的标准化产品来配置资产,可能没有太多私募。
那么,帮助这个阶层理财者做资产配置的,很可能就是移动终端背后的机器人。机器人背后的算法逻辑虽然是真人专家,但是算法可以 24 小时 x 7 天来运转,也不受情绪影响,甚至可能会在很多方面比真人做得更好。
但是,从根本逻辑上来讲,传承的时代和资产配置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两个高速增长的引擎,将会给我们财富管理行业在未来几十年带来巨大的机遇。
/ 02 /
我们看到了金融行业的四大变化
陈茜:同样的问题也抛给丰叔,您认为科技能怎么给财富管理行业赋能?
李丰:我自己在国内开始投金融行业的时间点,比互联网金融这个名词的出现还要早一点。大概是 2011 年,我参与投了宜信,从唐总和宜信那里学到很多,后来 2012-2015 年,我们投了 360 金融、冰鉴科技等大约几十家不同类型的金融公司。2012 年-2013 年,我也参与了最早一波数字货币相关的投资,包括 coinbase、ripple。2017-2018 年,因为监管的原因,峰瑞在金融领域投得比较少,2019 年之后,我们又比较积极地开始布局金融投资。
重新入局,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和趋势。
第一是行业变化,2018 年 6 月,发改委的官方网站修改了外商投资的目录,中国面向外资打开了它的金融市场。这在当时是一个明确的政策变化,它带来的变化最近几个月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因为一些在中国合资的投行,以及国外的大型公募、私募基金都在中国注册自己的独资公司。
第二件事大家也能从政策中看见,从 2016 年 九十月国家重启限购政策之后,所有的政策都趋向「房住不炒」,控制大量的资金流向房地产。这是中国从 1990 年代初进行商品房试点以来,政策开始持续引导不要炒房。
第三个变化在银行,无论是最近国家重新调整最高贷款利率,鼓励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较低利率贷款,还是钱需要从房地产进到新的方向,都是银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表现。
第四件事,是关于一个曾引起争议的统计数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在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上的比例大约是 8:2,也就是说只有 20% 的资产配置在了金融资产,而这 20% 里的绝大多数配置在银行有保底收益的各类产品中,只有少量配置在了浮动收益类产品里,保险也在其中。
这几个现象背后,藏着哪些机会?
先从银行的资产转型开始讲起。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也是百万亿级别的转型。资产从房地产类的资产转向中小微企业、转向个人消费,这对银行来说既是巨大无比的机会,也有巨大的挑战。毕竟房地产资产的单体规模比较大,可预测性也比较强,还有比较好的抵押物。
这个转型过程中诞生的机会在于,谁能够帮助银行完成这次资产转型,以及如何完成这次资产转型,与此同时还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在帮助银行资产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与国外市场最大的差别,在于得益于电商的发展,中国整体的互联网程度较高:一边是民营企业互联网程度已经在快速提高,疫情过后更是如此;另一边是经过了过去接近 10 年的基础设施重建,国内银行的基础设施层面的 it 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既先进且高。这么看来,供需双方的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都已经比较好。
此外,中国资产配置的现状,也蕴含着财富管理行业的巨大机会。拿美国举例,拿掉总量,美国居民资产配置和中国是几乎倒过来的:金融资产占比 70%,实物资产仅占 30%。现在房地产再被作为是政策动经济的方向,金融资未来,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格局一定会有较大的迁移,甚至说是翻转到和美国看齐。总体而言,虚拟资产的比例一定会大幅提高,其中浮动权益类的资产比例还要大比例提高,同时这些户均 310 万的财富在未来的 10-15 年间金额必然还有大规模的提高。
这两方面的提高,都会带来顺应这个结构性变化的、巨大的创业机会。
中国市场还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来自于政策的开放和刺激,同时伴随资本市场的巨大变化,医疗偿付制度的供需矛盾正在更快速地推动保险本身发展,这些都是除了内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阶段之外,中国市场给予财富管理行业的巨大推动力。
/ 03 /
金融科技要赢,就要赢在结合部
陈茜:有哪些前沿技术,能在金融科技的主要应用场景当中发挥价值与应用?
唐宁:谈起金融科技,很多企业是从科技谈起,但我认为应该从金融谈起,从用户未被满足的金融痛点谈起,拿着技术找需求非常难,也不接地气。
那具体有哪些需求?举个例子,疫情期间如何服务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过去我们都是线下一对一服务,但是疫情期间如果继续这种模式,生意就没法做了。所以我们 2 月 3 日开始做了两场录播,做完之后就发现不行,必须得有实时的、互动的,直接跟客户建立关系的形式,就马上转了直播。
类似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真正解决了客户的需求痛点。
在那个时候,很多企业家都是非常无助的,也恰好是他们的财富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之时。
第一,他的企业怎么办?过去没有数字化能力可能还能勉强活着,现在没有数字化能力就是死路一条,比如灵活用工的需求出来,就需要相应的咨询、相应的凯发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
第二,他的资产组合怎么办?疫情就是一场大考,如果资产配置不得当,结果会很糟糕。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如何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与他建立有效的互动?技术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今天面向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的多对一的客户服务模式,就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美国、香港、欧洲的专家都在线上加入到咨询顾问小组,也是一种科技运用。
再举一个例子。另类投资「水很深」、门槛很高,风险高但是能够带来高收益。近年来另类资产与长期投资崛起,另类资产在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组合里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到底要怎么投?就得用大数据。
比如,我怎么能知道峰瑞的下一个十年仍旧像过去五年那么漂亮?我可以查看过往业绩,但是过往业绩并不必然代表未来,我也可以深挖它的归因分析,比如它做了哪些差异化的事,从而得出今天的成绩,我去考察这个体系是否能够在未来十年得以持续。
这在过去都是老师傅的手艺,那我们现在利用科技能做什么?我们用人工智能 母基金投资来做基金识别,把私募基金按团队、策略、历史等梳理出 60 多个维度,我们掌握近 10 年的这些私密信息、数据,加上市场上的公开数据以及其他数据源的这些可获得的数据,就能够生成对这个基金真正的智慧考察。
原先老师傅靠一度、二度人脉获得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来帮助判断,但是利用大数据技术,知识图谱会把所有这些都连起来。我们的老师傅拿着这个工具去问问题,就能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就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就可以问出非常漂亮、非常管用的问题。
另类资产投资场景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这样解决,但是还是要回到我在开头说的,科技的运用一定是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
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要能够把问题界定清楚,现在科技工具一般都能够解决。资产管理领域现在不是缺技术、缺工具,而是缺如何运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去解决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技术的应用与落地。
这个结合部是特别特别有价值的。金融科技要赢就要赢在结合部。赢就要赢在行业洞察加技术敏感性,能够把金融人才、金融的逻辑底蕴和技术的互联网效应等等结合起来,形成我们说的平台模式、生态模式。
/ 04 /
在金融这一行,做得久,比做得快有用
陈茜:从 vc 的角度来看,整个财富管理方向,金融跟科技这个天平的两端是如何平衡的?创业公司的机会还有哪些?
李丰:回溯到 2013 年,我还在 idg 的时候,我们在内部讨论金融科技投资的时候,就定了一个小的原则,在足够大的范围之内尽量投金融的人做互联网,对互联网人做金融要尽量谨慎。
这并不是说轻视互联网,只是说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和手段,它要符合金融规律。
如果大家对金融行业感兴趣的话,会发现放之全世界都被验证的一个道理:在金融这一行,做得久,比做得快有用。换句话来说,只要你活得时间足够长,到最后都有机会变成很大的企业。原因在于,第一要经过周期,第二要顺应金融本身的规律,第三它是个风险业务。
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行业,在摸索底线、周期和风险的时候,需要花更多时间来理解和尊重金融行业,它们找到业务的边界和本质相较于金融人做互联网要更难一些。
过去这五年,中国经历的强监管周期多多少少证明了唐总讲的需求驱动的问题,也多多少少验证了我们当时讨论的那个问题:偏金融还是偏互联网。
所以,我觉得在金融科技方面创业最重要的事是:你只要一直在,时间足够长,又经历了一个以上的周期,只要是顺应需求和朝这个方向解决问题的,大概都有机会在某一个节点上发展起来。
从上面谈到的几个方向,我们一一来看创业公司的机会。
从最大的银行资产转型谈起,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银行不熟悉的个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来做风险评估?这显然是巨大的机会,关系到数据、科技、金融本身,又含银行的业务转型。
你想象一下这个市场有多大。2000-2010 年之间,整个银行 pos 机系统需要做一次 it 化的升级,就诞生了非常多上市公司和大公司。那一次还是银行基础设施的转型,这一次是资产结构转型,你想想会有多大。
接着我们来看居民财富重新配置的转型。从实物到虚拟资产,虚拟资产又从固定收益转向浮动收益类资产,再到保险。这至少也是一个几十万亿到百万亿级别的机会。在这当中,不管你是帮助投资人、投资机构还是老百姓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管理,都肯定是极好的机会。
这个硬币的另外一面,从监管的角度也需要更多科技的提升。所有快速开放并且高速成长的转型市场里,监管机构也需要监管科技的同步提升。
最后再看一个大类别,保险。
假定未来它从一年里一万多亿变成一年十万多亿的增量行业,同样也面临很多问题,自然也有很多机会。
拿面对个人的寿险来健康险和看,老百姓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痕迹,消费、兴趣、阅读、购买等等,这在 50 年前美国进保险周期、30 年前日本进这个周期时,都是没有的。现在保险要保证风控和赔付率,就可以利用这些新数据和大量的个人行为痕迹。
但是哪些数据可以用,数据要怎么用,如何提高保险的风控水平、降低赔付率,哪些人群用哪些数据……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创业方向。
本篇总结
1,传承的时代和资产配置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两个高速增长的引擎将会给我们财富管理行业在未来几十年带来巨大的机遇。
2,银行资产转型、政策开放与刺激、居民财富配置转型,蕴含着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巨大机会。
3,金融科技的机会要从用户未被满足的金融痛点谈起,真正解决客户需求痛点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会有机会。
p31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我要投稿
×